首页 > 诗文 > 佚名的诗 > 挽舟者歌

挽舟者歌

[两汉]:佚名

我兄征辽东,饿死青山下。

今我挽龙舟,又阻隋堤道。

方今天下饥,路粮无些小。

前去三千程,此身安可保!

寒骨枕荒沙,幽魂泣烟草。

悲损门内妻,望断吾家老。

安得义男儿,焚此无主尸。

引其孤魂回,负其白骨归!

挽舟者歌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我的哥哥去东征高句丽,已经在青山下活活饿死。

我今日为皇帝龙舟拉纤,被困在这千里长的隋堤。

现如今普天下正闹饥荒,一路上已没有多少粮米。

望前方还有长长的路程,如何能平安地返回故里?

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叹,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。

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伤,高堂二老不见儿的影子。

怎能遇到一位侠义之人,怜悯这不知姓名的尸体。

引领这个孤魂返回故乡,背负这白骨回到家中去。

注释

征辽东:辽东:郡、国名。战国燕置郡,辖境相当于今辽宁大凌河以东。西晋改为国。十六国后燕末地入高句丽。隋大业七年至十年(611-614),炀帝三次东征高句丽。

青山:在今辽宁义县东北。

挽龙舟:在岸上牵引帝王所乘的船。

隋堤:炀帝开通济渠,沿河筑堤种柳,谓之隋堤。

方:正当。

路粮:途中所需粮米。些:少量。

安:如何、怎么。

枕:横躺。一作“惋”。

悲损:因悲伤而瘦损。

老:长辈,老父、老母。

义男儿:仗义的男子汉。

无主尸:设想自己死后,尸体无人料理。

负:背,担负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季镇淮.历代诗歌选(上册):中国青年出版社,2013年:184页

2、吕树坤.著名古典小说诗词赏析:吉林文史出版社,2002年:29-30

挽舟者歌创作背景

  隋炀帝即位后,大兴土木,营建东都洛阳及各处离宫四十余所;他还增筑长城,开凿运河,并发动了对吐浑和高丽的大规模战争,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。这首民谣,就是隋大业十三年(616年),隋炀帝三下江都时,挽舟民夫们感于处境所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贺新辉.古诗鉴赏辞典(下):中国妇女出版社,2004年:1552-1553页

佚名简介

唐代·佚名的简介

...〔 ► 佚名的诗(421篇)

猜你喜欢

移居(二首)

明代多炡

几车书籍重新迁,绕架殷勤手自编。

一世蠹鱼同出入,千秋鸿宝足留连。

绝句二首 其一

宋代吴则礼

华馆相望接使星,长淮南北已休兵。便须买酒催行乐,更觅何时是太平。

遣兴

元代贝琼

我住云间今四秋,恰如杜甫在秦州。赋诗黄耳冢前去,打鼓白龙潭上游。

暮景飞腾如过翼,此身浩荡一虚舟。黄尘九陌绕车盖,且伴老翁随海鸥。

醉落魄

宋代周紫芝

柳边池阁。晚来卷地东风恶。人生不解频行乐。昨日花开,今日风吹落。

杨花却似人飘泊。春云更似人情薄。如今始信从前错。

寄息耘

元代德祥

颜颜白发人,窄窄黄茅屋。田园不愿多,衣食聊自足。

狂来溪上行,长歌饮溪绿。家藏一束书,懒教儿孙读。

首尾吟 其八十三

宋代邵雍

尧夫非是爱吟诗,诗是尧夫恨月时。见说天长在甚处,照教人老待奚为。

婵娟东面才如鉴,屈曲西边却似眉。由此遂多悲与喜,尧夫非是爱吟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