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辛弃疾的诗 > 浣溪沙·常山道中即事

浣溪沙·常山道中即事

[宋代]:辛弃疾

北陇田高踏水频。西溪禾早已尝新。隔墙沽酒煮纤鳞。

忽有微凉何处雨,更无留影霎时云。卖瓜声过竹边村。

浣溪沙·常山道中即事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北边高地上很多人辛勤地踏水灌地,人们已经尝过了新收割的西水边上的早稻,隔着墙打来酒,炖上细鳞鱼。

忽然间下了一阵雨,使人感到凉爽,可是一会儿连一点云彩也没有了。卖瓜人已走过竹林旁的村庄。

注释

浣溪沙:唐玄宗时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调。沙,一作“纱”。

常山:县名,今浙江省常山县。

陇(lǒng):高地。

踏水:用双脚踏动水车。

禾早:早熟的稻米。

尝新:指品尝新稻。

沽(gū)酒:买酒。

纤鳞(lín):小鱼。

更无:绝无。

霎(shà)时:形容极短的时间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马玮.《辛弃疾》: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,2014.01:第219-221页

2、萧希凤.《宋词三百首简注》: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,2013.09:第30页

3、张碧波.《辛弃疾词选读》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79.11:第234页

浣溪沙·常山道中即事创作背景

  宋宁宗嘉泰三年(1203年)五月,词人被重新起用,出任绍兴(今浙江绍兴)知府,兼浙江东路安抚使,六月中旬到任。这是词人由铅山赴绍兴途中,经过浙江常山时写的一首农村词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郑小军.《众里寻他千百度·辛弃疾词》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12.01:第194页

辛弃疾简介

唐代·辛弃疾的简介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

...〔 ► 辛弃疾的诗(792篇)

猜你喜欢

送赵国宜直筠州户掾

宋代陈文蔚

苦无多路旅程宽,正是江南绿打团。

欲湿征衫梅雨细,不成客梦麦秋寒。

亲友冯仪之运干挽章三首

宋代曹彦约

闻道江西使,宾筵陨德星,

失声归士友,短气动朝廷。

李廷臣通判蔡州

宋代梅尧臣

来路青青草,随君去未休。

亦将离思远,还共翠心抽。

鹊桥仙

明代沈宜修

轻花拂露,长空挂月,人在秋香院小。盈盈一水两相思,■能得、佩环声绕。

铢衣罗薄,翠蛾愁损,试向琼绡低告。无端窗外晓光催,掩泣望、星桥又杳。

与仲安别后奉寄

宋代吕本中

出门送君时,一步再徘徊。虽云非远别,念与始谋乖。

欲求连墙居,故作千里来。君今不我待,欲跨洪沟回。

赠董士勉归海州并问讯刘贡寓学正

明代郑真

风云浩渺泛灵槎,三径归来菊有花。疏广宅东天入海,龙且城外水囊沙。

宾筵且复成娱乐,帝阙终须拜宠嘉。好语黉宫刘博士,休将简策问生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