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韦应物的诗 >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

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

[唐代]:韦应物

夹水苍山路向东,东南山豁大河通。

寒树依微远天外,夕阳明灭乱流中。

孤村几岁临伊岸,一雁初晴下朔风。

为报洛桥游宦侣,扁舟不系与心同。

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两岸青山夹着洛水,船顺水向东航行,东南方向的山谷开阔,洛水与黄河相通。

稀疏的树木远在天边隐约可见,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。

想起了几年前出现在伊河边的孤零零村落,眼前是雨霁初晴,一只孤雁在朔风中向南方飞去。

我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,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。

注释

巩:今河南巩县。洛:洛水。这里的巩洛,即是指巩县洛河注入黄河处。

豁:大洞,此指两山交界处的深谷。大河:指黄河。

依微:依稀,因距离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样子。

乱流:指众多的河流。

伊岸:伊水畔。

桥:洛阳洛河上之天津桥。游宦侣:在外地作官的朋友。

扁舟:小船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李志敏.唐诗名篇鉴赏.北京:京华出版社,2011:142

2、杨佐义.全唐诗精选译注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00:716

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创作背景

  韦应物于大历八年(773)秋冬之间,曾南下江淮,准备到广陵(今江苏扬州)去谋事。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,一事无成,于大历九年(774)秋天,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,在淮水边上遇见了过去在洛阳耐的同僚李主簿,写下了这首七律名篇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倪其心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679-680

韦应物简介

唐代·韦应物的简介

韦应物

韦应物(737~792),中国唐代诗人。汉族,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今传有10卷本《韦江州集》、两卷本《韦苏州诗集》、10卷本《韦苏州集》。散文仅存一篇。因出任过苏州刺史,世称“韦苏州”。诗风恬淡高远,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。

...〔 ► 韦应物的诗(487篇)

猜你喜欢

雨后漫兴

清代晓青

云山一段画,秋雨来夺之。模糊米家村,墨汁方淋漓。

老颠瞥然见,狂叫叹绝奇。使我有意为,必不得如斯。

丙辰北来诗第三章 其二

近现代朱青长

戏挽鸿濛访赤松,瑶池车驾几人从。迷途具茨悲前马,沸鼎残羹欲豢龙。

贝阙渐深云叆叇,天衣璀璨玉丁东。尘堆已隔方壶远,怕问蓬山第二峰。

和张推官同年阴无绪偶成

宋代司马光

澹泊轻云寒不收,未成春雨只添愁。

风烟寂寞几何限,尽入凭高一雨眸。

鹊桥仙 七夕寄外

清代张玉珍

纤云弄巧,玉钩低挂,又值双星良会。鹊回露冷夜何其,述不尽、离愁无寐。

人间别后,梦沉书远,隔断万重烟水。遥怜客馆对孤尊,也定忆、秋来憔悴。

赋得石琴送陈健夫往零陵

清代屈大均

端州白石天下稀,声含宫商人不知。斲瑶琴长四尺,轻如一片番流离。

石音最是难调者,碧玉老人能大雅。繇来太古本无弦,不是希声知者寡。

捕鱼图为夏得中题

明代倪谦

烟渚蒹葭扑晴雪,蓼花暗染猩猩血。七月八月江水深,戏藻穿蒲饱鱼鳖。

大船小船高揭篷,罾罩竞入洄流中。碧涛徐捲手初举,锦鳞翠鬣翻秋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