责子
[魏晋]:陶渊明
白发被两鬓,肌肤不复实。
虽有五男儿,总不好纸笔。
阿舒已二八,懒惰故无匹。
阿宣行志学,而不爱文术。
雍端年十三,不识六与七。
通子垂九龄,但觅梨与栗。
天运苟如此,且进杯中物。
白發被兩鬓,肌膚不複實。
雖有五男兒,總不好紙筆。
阿舒已二八,懶惰故無匹。
阿宣行志學,而不愛文術。
雍端年十三,不識六與七。
通子垂九齡,但覓梨與栗。
天運苟如此,且進杯中物。
译文
白发覆垂在两鬓,我身已不再结实。
身边虽有五男儿,总不喜欢纸与笔。
阿舒已经十六岁,懒惰无人能相比。
阿宣快到十五岁,也是无心去学习。
阿雍阿端年十三,竟然不识六与七。
通儿年龄近九岁,只知寻找梨与栗。
天命如果真如此,姑且饮酒莫论理。
注释
责子:对儿子的责备、批评。
被(pī):同“披”,覆盖,下垂。鬓(bìn):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。
肌肤:指身体。实:结实。
五男儿:五男儿:陶渊明有五个儿子,大名分别叫俨、俟、份、佚、佟,小名分别叫舒、宣、雍、端、通。这首诗中皆称小名。
好(hào):喜欢,爱好。纸笔:这里代指学习。
二八:即十六岁。
故:同“固”,本来,一向。一作“固”。无匹:无人能比。匹,字形近于“二”、“八”之合,这里用了析字的修辞法。
行:行将,将近。志学:指十五岁。
文术:指读书、作文之类的事情。
垂九龄:将近九岁。垂,即将到。觅:寻觅,寻找。
天运:天命,命运。苟:如果。
杯中物:指酒。
参考资料:
1、郭维森 包景诚.陶渊明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:179-181
责子创作背景
这首诗大约作于东晋安帝义熙四年(408年),当时陶渊明四十四岁。
参考资料:
1、郭维森 包景诚.陶渊明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:179-181
唐代·陶渊明的简介
陶渊明(约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(又一说名潜,字渊明)号五柳先生,私谥“靖节”,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汉族,东晋浔阳柴桑人(今江西九江)。曾做过几年小官,后辞官回家,从此隐居,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,相关作品有《饮酒》、《归园田居》、《桃花源记》、《五柳先生传》、《归去来兮辞》等。
...〔
► 陶渊明的诗(216篇) 〕
元代:
黄溍
南陌东阡草色齐,愔愔门巷客来稀。
受风燕子轻相逐,著雨杨花湿更飞。
南陌東阡草色齊,愔愔門巷客來稀。
受風燕子輕相逐,著雨楊花濕更飛。
明代:
林光
瓶空无贮粟,松菊在名园。秫酒浇时变,乌巾到老存。
北窗元自在,三径绝烦喧。一任儿曹懒,清风自扫门。
瓶空無貯粟,松菊在名園。秫酒澆時變,烏巾到老存。
北窗元自在,三徑絕煩喧。一任兒曹懶,清風自掃門。
明代:
程敏政
自从删述来,诗道几更变。骚些无遗声,汉魏起群彦。
谢绝及宋沈,入眼已葱茜。颓波日东驰,李杜出而殿。
自從删述來,詩道幾更變。騷些無遺聲,漢魏起群彥。
謝絕及宋沈,入眼已蔥茜。頹波日東馳,李杜出而殿。
唐代:
姚合
先生自说瀛洲路,多在青松白石间。海岸夜中常见日,
仙宫深处却无山。犬随鹤去游诸洞,龙作人来问大还。
今日偶闻尘外事,朝簪未掷复何颜。
先生自說瀛洲路,多在青松白石間。海岸夜中常見日,
仙宮深處卻無山。犬随鶴去遊諸洞,龍作人來問大還。
今日偶聞塵外事,朝簪未擲複何顔。
唐代:
赵嘏
烟煖池塘柳覆台,百花园里看花来。烧衣焰席三千树,破鼻醒愁一万杯。
不肯为歌随拍落,却因令舞带香回。山公仰尔延宾客,好傍春风次第开。
煙煖池塘柳覆台,百花園裡看花來。燒衣焰席三千樹,破鼻醒愁一萬杯。
不肯為歌随拍落,卻因令舞帶香回。山公仰爾延賓客,好傍春風次第開。
明代:
孙传庭
灵鹫峰南半麓高,护持曾此荷宸褒。残碑漫讶沈苔藓,功德元逾铜瓦牢。
靈鹫峰南半麓高,護持曾此荷宸褒。殘碑漫訝沈苔藓,功德元逾銅瓦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