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苏轼的诗 > 陌上花三首

陌上花三首

[宋代]:苏轼

游九仙山,闻里中儿歌陌上花,父老云,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,王以书遗妃曰:“陌上花开,可缓缓归矣。”吴人用其语为歌,含思宛转,听之凄然。而其词鄙野,为易之云。

陌上花开蝴蝶飞,江山犹是昔人非。

遗民几度垂垂老,游女长歌缓缓归。

陌上山花无数开,路人争看翠軿来。

若为留得堂堂去,且更从教缓缓回。

生前富贵草头露,身后风流陌上花。

已作迟迟君去鲁,犹教缓缓妾还家。

陌上花三首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我在游览九仙山时,听到了当地儿歌《陌上花》。乡亲们说:吴越王钱假的妻子每年春天一定回到临安,钱王派人送信给王妃说:“田间小路上鲜花盛开,你可迟些回来。”吴人将这些话编成歌儿,所含情思婉转动人,使人听了心神凄然,然而它的歌词比较粗俗、浅陋,因此给它换掉,而成以下三首诗。

田间小路上的花儿开了,蝴蝶在花丛中飞呀飞,江山还没有更改呀,往昔的主人早已更替。

经过了几度春秋,遗民已逐渐老了,出游的女子长歌着缓缓返归。

田间小路上无数花儿烂漫盛开,路上的行人争相围观那彩车驶来。

如果要留住这明艳的春花,那就暂且听从钱王的意见,不要急着返回。

生前的富贵荣华好似草尖上的露珠,死后的风流情感正如那田间小路上的春花。

钱王你已眷恋不堪地离杭降宋去了,还要教妻子不急于从陌上归家。

注释

九仙山:苏轼《宿九仙山》诗题下自注:“九仙谓左元放、许迈、王(俭)、谢(安)之流。”九仙山在杭州西,山上无量院相传为葛洪、许迈炼丹处。

陌:田间小路。

吴越王妃:指五代吴越王钱俶之妃。吴越王,《新五代史·吴越世家》载,宋兴,吴越王钱俶“始倾其国以事贡献。太祖皇帝时,俶尝来朝,厚礼遣还国。······太平兴国(宋太宗年号)三年,诏俶来朝,俶举族归于京师,国除”。

鄙野:粗鄙俚俗。

易之:谓变换其词(保留其调)易,更改。

昔人非:作者作此诗时,距离太平兴国三年,已近一百年当时之人自无在者。

遗民:亡国之民。垂垂:渐渐。垂垂:一作“年年”。

游女:出游陌上的女子。

軿(píng):车幔,代指贵族妇女所乘有帷幔的车子。翠:青绿色。

堂堂:公然,决然;堂堂正正。

从教:听任,任凭。

草头露:草头的露水,一会儿就干掉,比喻生前富贵不长久。

“身后”句:意为身后大家没有忘记她,为她唱《陌上花》。

迟迟: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孔子之去鲁,曰:‘迟迟吾行也,去父母国之道也。”’比喻钱俶离杭州朝宋,迟迟其行,恋恋不舍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黄瑞云 .两宋诗三百首 :中州古籍出版社 ,1997 :83-84 .

2、孙凡礼 刘尚荣 .苏轼诗词选 :中华书局 ,2005 :58-59 .

陌上花三首创作背景

  《陌上花三首》约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(1073年),作者这时因公务在临安做了短时问的逗留,作此三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孙凡礼 刘尚荣 .苏轼诗词选 :中华书局 ,2005 :58-59 .

苏轼简介
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...〔 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

猜你喜欢

独坐七首 其七

明代黄衷

请药东街质弊貂,五情炎火一时消。至今捧履无孺子,竹杖何曾过圮桥。

拟庾子山咏画屏风诗 其七

清代张鹤龄

窈窕排丹闼,回翔出钿车。春旗拂岸柳,轻吹落山花。

似出齐遄室,将宴楚章华。夷庚休畏险,峻坂隔褒斜。

送人还槜李 其一

清代屈大均

我自三云塞,来归百粤城。故人离别尽,边地姓名轻。

孔雀自相妒,梅花无此情。如君是知己,应解识生平。

偈颂七十二首

宋代释祖钦

洪蒙未判绝疏亲,毕竟难将事理分。

夜半正明还不露,金刚脑后铁昆仑。

送钤辖馆使王公二首 其二

宋代张靖

玉勒嘶风出锦城,山光野色助离情。行行莫倦神华远,芳草连云伴去程。

秋夕书事

宋代陆游

寂寂青枫岸,萧萧白版扉。

端居常嬾动,偶出却忘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