乞食

[魏晋]:陶渊明

饥来驱我去,不知竟何之。

行行至斯里,叩门拙言辞。

主人解余意,遗赠岂虚来。

谈谐终日夕,觞至辄倾杯。

情欣新知欢,言咏遂赋诗。

感子漂母惠,愧我非韩才。

衔戢知何谢,冥报以相贻。

乞食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饥饿驱我出门去,不知究竟去哪里。

前行来到此村落,敲门却难致词语。

主人理解我心意,慷慨相赠来不虚。

畅谈终日话投机,斟酒即饮不客气。

新交好友心欢畅,即席赋诗表情意。

感你恩深似漂母,无韩信才我心愧。

牢记胸中如何谢,死后报答君恩惠。

注释

驱我去:逼迫我走出家门。

竟:究竟。何之:往何处去。之:往。

斯:这。里:居民聚居的地方,指村里。

拙言辞:拙于言辞,不知该怎么说才好。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、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。

解余意:理解我的来意。

遗(wèi):赠送。岂虚来:哪能让你(指诗人)白跑一趟。

谈谐:彼此谈话投机。

觞(shāng)至辄(zhé)倾杯: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。觞:进酒劝饮。辄:就,总是。

新知:新交的朋友。

言咏:吟咏。

感:感激。子:对人的尊称。漂母惠:像漂母那样的恩惠。漂母,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。事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,有位漂母怜他饥饿,给他饭吃,韩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。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,被封为楚王,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,赠以千金。

非韩才:没有韩信的才能。

衔戢(jí):谓敛藏于心,表示衷心感激。衔:马勒于口,勒不会掉落,意为永远不忘。戢:收藏。

冥报: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,这是古人表示日后重报的说法,非关迷信与否。冥:幽暗,死者神魂所居。贻:赠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郭维森 包景诚.陶渊明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:66-68

2、汪新华.古诗文阅读.武汉:湖北教育出版社,2009:129-130

乞食创作背景

 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,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。一说此诗作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(426年),陶渊明六十二岁,诗人根据乞食的真实经历,写下此诗。一说此诗作于陶渊明青年时期,大约在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(385年),陶渊明二十一岁,与朋友聚会,饮酒赋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郭维森 包景诚.陶渊明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:66-68

2、汪新华.古诗文阅读.武汉:湖北教育出版社,2009:129-130

陶渊明简介

唐代·陶渊明的简介

陶渊明

陶渊明(约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(又一说名潜,字渊明)号五柳先生,私谥“靖节”,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汉族,东晋浔阳柴桑人(今江西九江)。曾做过几年小官,后辞官回家,从此隐居,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,相关作品有《饮酒》、《归园田居》、《桃花源记》、《五柳先生传》、《归去来兮辞》等。

...〔 ► 陶渊明的诗(216篇)

猜你喜欢

宫词 其十三

宋代杨皇后

水殿钩帘四面风,荷花簇锦照人红。吾皇一曲薰弦罢,万俗泠泠解愠中。

范太史杨评事携酒榼过清凉山中

欧大任

忝摄名山长,精庐为客开。爱君乘兴发,骑马到门来。

馆阁词人笔,云霄法署才。金陵逢二妙,堪醉凤凰台。

张德夫园亭八咏·橘渚

宋代王炎

小插藩篱护洲渚,当年手自种嘉树。

春风吹出玉珑璁,水面霏微喷香雾。

颂古二十四首

宋代释胜

有喝端如探竿草,无师血脉通红线。

当阳不识李将军,徒学穿杨一枝箭。

颂古二十八首 其三

宋代释道川

蝴蜂休恋旧时窼,五百郎君不奈何。欲火逼来无走路,痴心要上白牛车。

门前羊鹿权为喻,室内啀喍总是讹。蓬㶿臭烟相恼处,出身不用动干戈。

岭上见大江及匡庐诸峰

项安世

背立梧桐岭,面对匡庐峰。

江流过其下,渺渺去朝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