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李贺的诗 >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

杨生青花紫石砚歌

[唐代]:李贺

端州石工巧如神,踏天磨刀割紫云。

佣刓抱水含满唇,暗洒苌弘冷血痕。

纱帷昼暖墨花春,轻沤漂沫松麝薰。

干腻薄重立脚匀,数寸光秋无日昏。

圆毫促点声静新,孔砚宽顽何足云!

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端州石工的手艺真是灵巧如神,磨刀采石山顶上,犹如脚踏青天割紫云。

砚台削磨均匀,注上水,像满含的嘴唇,砚台里花纹隐现仿佛苌弘的碧血印痕。

纱帐中白天暖融融,磨动的墨花添春意,轻盈的墨泡和漂动的墨沫散发出松麝的芬芳。

墨汁干润浓淡,墨脚都均匀稳定,小小砚台里的墨汁像秋空般光洁,没半点浊浑。

用笔尖蘸着墨花,发出细微、清新之声,那又大又粗的孔砚有什么值得称颂!

注释

杨生:砚台的主人。青花紫石砚:有青色纹理的紫石端砚,是唐代的一种名贵砚台。青花:即砚上的“鸲鹆眼”。

端州:今广东高要县一带,境内出石砚。

“踏天”句:石工登上峰顶开采砚石,好像拿刀割取天上的紫云一样。

佣(yōng)刓(wán):均匀地削磨。抱水:注满水。唇:指砚唇,盛水处。

苌(cháng)弘:周朝人,传说他死后三年,血化为碧玉。这里形容砚台里隐约出现的青花纹理,犹如苌弘的碧血。

纱帷(wéi):纱帐。这里指书房。

沤(òu):浸泡。沾水磨墨的意思。松麝(shè):磨墨时候发出松麝的芳香。薰(xūn):香气。

腻:润。薄:淡。重:浓。脚:墨脚,即墨锭下端接触砚石的部分。匀:均匀稳定。

数寸:指砚台上的墨。光秋:形容墨汁犹如光洁的秋空。

圆毫:指毛笔。促点:用笔蘸墨时的动作。

孔砚:孔子用过的砚台。宽顽:笨头笨脑。一作“宽硕”。何足云:不值得称道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冯浩非 徐传武.李贺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1:161-163

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创作背景

  端州(今广东肇庆)石砚,即端砚,石质坚实、细润,发墨不损毫,利于书写,而且造型美,雕琢精,唐代已享盛名,大书法家柳公权论砚时曾推为第一。当时杨生正有这么一块青花紫石砚,李贺便欣然命笔,一气写下了这首笔饱墨酣的赞美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陈迩冬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1029-1031

李贺简介

唐代·李贺的简介

李贺
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
...〔 ► 李贺的诗(207篇)

猜你喜欢

赠广州某别驾

清代屈大均

先臣勋在太常中,特简慈孙为报忠。恭谨已知齐万石,循良自可得三公。

名城北枕台关险,大府南开涨海雄。父老最能歌别驾,王祥看与使君同。

泛清波摘遍 咏沼内红鱼

清代陈维崧

吴娘水阁,几曲金塘,时听红鱼跳波响。翳然花竹,日高舟尾浮菰蒋。

妆台上。伤春天气,中酒心情,斜溜明矑还细相。照水钗倾,投饵鬟偏,几遍惆怅。

同周车驾邵宪副宴马大参旧署

明代黎崇敕

南旺山河是旧游,相逢何幸此登楼。孤台远带千峰色,一水中分两地流。

石畔葵榴侵客袂,门前杨柳系仙舟。明朝又趁南池胜,李杜遗文好更求。

跋楚老帖

宋代王庭圭

佛固不可求,会处岂容说。苦作如是言,为谁略饶舌。

铜雀瓦砚歌一首谢林法曹

宋代刘克庄

凉州贼烧洛阳宫,黄屋迁播侨邺中。兵驱椒房出复壁,帝不能救忧及躬。

台下役夫皆菜色,台上美人如花红。九州战血丹野草,不闻鬼哭闻歌钟。

欲雨

弘历

欲雨难为意,延俄转怛忉。先虞风复作,稍幸日全韬。

祷向明神切,心缘区㝢劳。原田将坼兆,颙望沛恩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