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而待旦的成语故事


坐而待旦

拼音zuò ér dài dàn

基本解释旦:天亮。坐着等天亮。比喻心情迫切。

出处《尚书 太甲上》:“先王昧爽,丕显,坐以待旦。”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仰而思之,夜以继日;幸而得之,坐以待旦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坐而待旦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坐而待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照单全收 清·惜阴堂主人《二度梅》第六回:“俗语说得好:‘人情不在厚薄’,看老夫的情面,不要与他较量,照单全收了罢。”
一叶知秋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山川》:“以小明大,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,睹瓶中之冰,而知天下之寒。”
假公济私 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
仁义道德 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,孰从而听之。”
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三折:“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,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。”
目不忍见 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
溢于言表 明 朱舜水《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》:“来书十读,不忍释手,真挚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
万无一失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
官僚主义 毛泽东《必须注意经济工作》:“第二,动员群众的方式,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。”
见危致命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