怨家债主的成语故事


怨家债主

拼音yuàn jiā zhài zhǔ

基本解释佛教语,指与我有冤仇的人。

出处唐 孔思义《造像题记》:“业道受苦及怨家债主,悉愿布施欢喜,速得神生净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怨家债主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怨家债主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物腐虫生 宋 苏轼《范增论》:“物必先腐也,而后虫生之;人必先疑也,而后谗入之。”
疙里疙瘩 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第五回:“滋着一脸的泥,破僧衣,短袖缺领,腰系丝绦,疙里疙瘩,光着两只脚,拖一双破草鞋。”
多情善感 唐·陆龟蒙《自遣诗三十首》:“多情善感自难忘,只有风流共古长。”
公才公望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品藻》:“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;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,兼之者其在卿乎?”
气吞牛斗 明 胡文焕《群音类选〈蟠桃记 诞孙相庆〉》:“看兰孙,气吞牛斗,知不是等闲人。”
互通有无 唐 韩愈《原道》:“为之贾,以通其有无。”
大开方便之门 明 冯惟敏《僧尼共犯》四:“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,放俺还俗,便成配偶。”
螓首蛾眉 《诗经 卫风 硕人》:“螓首蛾眉,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”
钿合金钗 唐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唯将旧物表深情,钿合金钗寄将去。”
事与愿违 三国 魏 稽康《幽愤》诗:“嗟我愤叹,曾莫能俦。事与愿违,遘兹淹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