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辟邪侈的成语故事

拼音fàng pì xié chǐ
基本解释放、侈:放纵;辟、邪:不正派,不正当。指肆意作恶。
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苟无恒心,放辟邪侈,无不为己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放辟邪侈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放辟邪侈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早出晚归 | 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女朝出而晚来,则吾倚门而望。” |
不二法门 | 《维摩诘经 入不二法门品》:“如我意者,于一切法无言无说,无示无识,离诸问答,是为入不二法门。” |
余波未平 | |
心灰意冷 | 清 梁启超《湖南时务学堂学约》:“非有坚定之力,则一经挫折,心灰意冷。” |
结党营私 |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》:“宰相植党营私,孤负任使。” |
天涯海角 | 唐 吕岩《绝句》:“天涯海角人求我,行到天涯不见人。” |
自强不息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 |
鼻青脸肿 | 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44回:“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,趁着军官作下揖去,不能防备,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。” |
辞简意足 | 元·白珽《湛园静语·叶水心》:“如此数卷,辞简意足,一坐骇然。” |
雄心壮志 | 宋 欧阳修《苏才翁挽诗二首》:“柳岸抚柩送归船,雄心壮志两峥嵘,谁谓中年志不成。” |